时间:2023-4-22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“三月三,荠菜赛灵丹”,如今虽然还没到农历三月三,虽然疫情仍没有消散,但在春风的吹拂下,嫩嫩绿绿的荠荠菜已然勾起了不少人采食的念想。春季吃野菜,被越来越多人视为一种养生习惯,而荠荠菜作为野菜中的佼佼者,自然让人惦念。

荠荠菜,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又名香荠、荠菜、护生草、枕头草、地菜、地米菜、菱闸菜、粽子菜、三角草等等,叫法繁多,此也说明它适宜生长范围极广,大江南北,田间、山野、塘畔、路边随处可见,俯仰可摘。古人对荠荠菜食之已久,历史上赞美荠荠菜的诗句也不少,延续着人们对它的千年钟情。如宋苏轼“时绕麦田求野荠,强为僧舍煮山羹”;元方回“冲风踏雪须归去,荠菜肥甜白酒香”;清郑板桥“三春荠菜饶有味,九熟樱桃最有名”。有意思的是其拉丁种名来自拉丁语,意思为“牧人的钱包”,以形容它的蒴果形状像牧人的钱包。

荠荠菜叶嫩根肥,叶香浓郁,味道鲜美,营养价值很高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糖类、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。摘得的荠荠菜嫩茎叶或整株,可炖、可煮、可炒、可烹,也可做馅包饺子。一些地方民间习俗有荠荠菜煮鸡蛋之做法,名曰“三月三,吃荠菜煮鸡蛋,一年不头疼”。当然用来熬制荠菜粥也是一道可口的美食。

事实上,人们看中荠荠菜还因为它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。荠荠菜有“地道药材”之称。中医认为,荠菜味辛甘、性凉平,具有和脾、利水、止血、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,可以治疗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痢疾、肾炎等症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办的植物智平台显示,全草入药,有利尿、止血、清热、明目、消积功效;《名医别录》载“主利肝气,和中”;《本草纲目》载“明目,益胃”。因此,也常有人将荠荠菜晒干后泡茶喝。

既然荠荠菜的利用价值这么多元,市场需求越来越大,那么,规模种植如何呢?

查阅报道显示,还真有不少地方种植荠荠菜,而且因此鼓起了“钱袋子”。河南省民权县伯党乡百果汇种植专业合作社,年种植了多亩荠荠菜,产品远销上海等地,按照每亩斤,每斤1.5元算,亩均可卖元。虞城县利民镇农户杨民村承包多亩地,由过去的小麦、玉米一年两种两收,改变为小麦、甜玉米、荠荠菜一年三种三收的新模式。收获甜玉米后全部种植荠荠菜,除去地租、肥料、浇水、人工费用外,仅一季荠荠菜就净赚60多万元。当地企业依托此开发速冻荠荠菜,已形成国内最大的速冻荠荠菜加工基地之一。

目前市面上荠荠菜生产主要两个品种:一种是板叶荠荠菜,又叫大叶荠荠菜,为上海市地方品种。该品种植株塌地生长,叶展度18厘米,但冬性强,抽薹开花较早,不宜春播,宜于夏季或秋季栽培。一种是散叶荠荠菜,又叫百脚荠菜,植株塌地生长,抗寒力中等,耐热力强,比板叶荠菜迟10~15天,适于春季栽培。

资料显示,荠荠菜在长江流域可以春、夏、秋三季栽培。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;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种;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。华北地区可采用二季栽培,春季栽培在三四月里播种;秋季栽培从7月至9月中旬均可。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,也可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随时播种。

春播和夏播的荠荠菜,生长较快,从播种到采收的天数一般为30~50天,采收的次数为1~2次。秋播的荠菜,从播种至采收为30~35天,以后陆续采收4~5次,长江流域可一直延迟到第二天春天。因荠菜菜植株较小,易与杂草混生,期间需注意及时除草。

需要提醒的是,对于荠荠菜,消费者总体来说更青睐于野生的,对于大棚里的荠荠菜,或担心农药问题,或觉得“野味”不够,并不太感冒。特别是春寒料峭下的野外荠荠菜经历寒冬,营养价值和口感更优,价格也高于大棚种植。如果有意种植的话,虞城那种与农作物倒茬种植模式是不错的参考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ditanjianghu.com/ytjg/ytjg/154978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